|
||||||
|
||||||
日前,由中國電建所屬水電一局承建的贊比亞卡夫拉夫塔供水系統工程迎來歷史性時刻——大壩過流目標圓滿實現。這一關鍵節點的達成,標志著這座承載百萬人飲水希望的民生工程正式進入全面運行階段,為中贊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再添濃墨重彩的一筆。 作為破解缺水難題的“生命工程”,卡夫拉夫塔供水工程位于贊比亞銅帶省,是近年來該國規模最大的綜合性水利樞紐項目。大壩壩址集水面積達2489平方公里,正常蓄水位1178米,總庫容1.17億立方米,設計年供水量超1億立方米。工程建成后,將徹底解決恩多拉、盧安夏、馬賽依緹等城市約100萬居民的飲用水短缺問題,顯著提升水質并帶動區域經濟發展。自2018年6月啟動以來,歷時近7年建設,歷經圍堰截流、下閘蓄水、主體完工等關鍵階段。特別是2023年6月下閘蓄水后,水電一局建設團隊克服復雜地質與氣候挑戰,于2024年6月提前實現主體竣工。 卡夫拉夫塔大壩建設面臨的核心挑戰是罕見的鐵錳質結核地質條件。這種地層硬度高、結構復雜,傳統成槽工藝效率低下且成本高昂。水電一局建設團隊創新采用“旋挖鉆+沖擊鉆復合工藝”,結合數字化地質建模技術,成功將成槽效率提升40%,并攻克了滲漏控制難題,此外,工程團隊引入監測水利管理系統,通過實時監測大壩應力、水位和流域水文數據,確保過流過程安全可控。作為“一帶一路”倡議的旗艦項目,卡夫拉夫塔工程始終堅持“建設一座工程,培養一批人才”的理念,據統計,建設高峰期當地雇員占比達83%,在項目上開設焊接、測量、機械設備操作等培訓課程,累計培訓技術工人超800名。 隨著大壩過流目標的實現,工程已進入全面運行階段,自此,當地居民將告別依賴季節性河流與地下水的歷史,獲得穩定達標的飲用水供應,工程周邊規劃農業灌溉和生態保護區,預計帶動糧食增產、漁業養殖等產業鏈發展,為區域經濟注入新動能。卡夫拉夫塔工程不僅流淌著清冽的河水,更涌動著中非命運與共的情誼,這座矗立在非洲大地上的豐碑,將繼續見證“一帶一路”合作以務實行動澆筑希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讓發展的甘泉滋潤更多人民的心田。 |
||||||
【打印】
【關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