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在廣袤的非洲大陸上,肯尼亞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閃耀著獨特的魅力,它的每一處,都散發著原始、純粹和蓬勃的生命力。 4月22日至26日,應中方邀請,肯尼亞共和國總統威廉·魯托對中國展開為期4天的國事訪問。中肯兩國雖遠隔萬里,但友誼歷久彌堅。近年來,兩國關系發展迅速,在兩國領導人戰略引領下,中肯攜手共進、相互成就,特別是在發展合作方面實施了諸多項目,不斷惠及兩國人民,由山東電建三公司EPC總承包的肯尼亞地熱電站項目,就是這一合作的生動典范。 得益于世界聞名的東非大裂谷,肯尼亞地熱資源豐富,發電潛能預計超過10000兆瓦。肯尼亞地熱電站EPC項目便是充分利用這一資源,對已有電站進行更新升級改造。 該項目位于肯尼亞Nakuru郡Naivasha市,“地獄之門”國家公園內,原電站Olkaria 一期地熱電站建于20世紀80年代,裝機容量為3×15MW,由于設備老化嚴重,電站發電效率已無法滿足當前電力需求。改造完成后,電站將配備3臺20MW單缸下排汽空冷汽輪機組,在原來蒸汽總量不變的情況下,增加了機組出力,提高能源利用率,引入先進的監控和自動化系統,提高電站的運維效率和可靠性,使用數據分析及預測維護技術,進行故障診斷和預測維護,實現電站的智能化運營和優化,并通過非破壞性檢測技術,對舊電站的基礎設施和設備進行評估和檢測,提高設備利舊率。自2023年8月啟動現場施工以來,項目各項工作穩步推進,預計2026年全面投運,將服務于當地用電需要,助力該國清潔能源轉型。 4月10日,新華社以《牽手非洲 擁抱“綠能”——探訪非洲首座地熱電站升級改造項目》為題,通過視頻、圖文方式獨篇報道該項目,進一步展現公司積極發揮項目執行、技術引領等優勢,助力肯尼亞清潔能源轉型。 中肯友好穿越時空、跨越山海、薪火相傳。電站為肯尼亞人民帶來的不止光明,更有“溫暖”。在高質量推進項目建設進程中,公司不僅僅是工程建設者,也是專業技術提升、管理能力強化的培訓者,更是文化友誼的傳播者。 在偏遠的馬賽部落,OLOMAYIANA小學的孩子們收到了嶄新的足球服與足球,當孩子們穿著印有中英文標識的球衣在草場奔跑,部落首領Mr.Insaka感慨道:“這些禮物不僅點亮了孩子們的課余時光,更讓我們真切感受到中國朋友跨越山海的情誼。”他表示,項目部的愛心行動為校園注入了蓬勃活力,這份來自東方的溫暖,正成為連接兩個民族心靈的橋梁。 項目團隊嚴格按照野生動物保護署的相關要求,在確保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維護生態平衡和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推進項目建設,并將野生動物保護和環保理念融入項目的每個階段,通過科學規劃和技術手段,最大限度減少對周邊生態環境的影響,得到了業主和當地政府的一致認可。 2024年12月22日,項目安保巡邏隊員發現一頭野牛掉入5米棄井,水井上方有高壓電線障礙物,無法使用大型吊具設備救援,且掉入深井的野牛受到驚嚇攻擊性強,救援難度較大。項目團隊經與肯尼亞野生動物保護署溝通,使用小型挖掘機在棄井側面開鑿出一條緩坡,利用挖掘機將野牛挖出泥塘,經過3個多小時的作業,野牛被成功救出,這一行動成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的最佳注腳。 當肯尼亞的朝陽掠過電站高聳的煙囪,發電機組的轟鳴與草原上的獅吼遙相呼應,這座跨越山海的工程,不僅為當地輸送著清潔電力,更傳遞著“共商、共建、共享”的合作理念,中肯合作如地熱能源般,源自大地深處,終將照亮未來,在東非的熱土上,電能與溫情正在編織新的傳奇,讓跨越時空的友誼,在可持續發展的征程中持續閃耀。 |
|||||
【打印】
【關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