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金沙江水浪滔滔,摘“星”之旅路漫漫。當激流遇見鋼筋水泥鑄就的大壩,激起的浪花沿著壓力鋼管俯沖而下,在混流發電機組的轟鳴聲里,咆哮的江水被馴化成照亮萬家燈火的清潔能源。 在金沙江上游國家水風光一體化示范基地,由水電三局承建的蘇洼龍水電站機電設備安裝工程(3號、4號機組)榮獲2023-2024年度中國安裝工程優質獎(中國安裝之星)。該獎項是我國安裝工程質量方面的最高榮譽,也是專為機電安裝企業設立的國家級工程質量獎,被稱為安裝工程領域的“魯班獎”。 前浪不息,后浪奔涌。水電三局建設者憑借非凡的勇氣和精湛的技藝,將蘇洼龍水電站鑄就成一座精品工程,在金沙江的高山峽谷間烙下了深深印記。 砥礪奮進鑄豐碑 奮斗征程歷歷在目,一路高歌勇往直前。2019年,水電三局建設者奔赴海拔高聳、地形復雜的峽谷河畔,匠人匠心、群策群力,創造了“季度三投、半年全投”的高原大型水電站投產速度新紀錄。自2022年7月19日首臺機組投產發電以來,電站累計送出清潔能源超100億千瓦時,成為推動區域協同發展的強大引擎。 蘇洼龍水電站位于四川省巴塘縣與西藏芒康縣交界的金沙江上游干流上,總裝機容量120萬千瓦,共安裝4臺單機容量為30萬千瓦的立軸混流式發電機組。該電站是國家“西電東送”接續基地的先導工程、西藏自治區首座百萬千瓦級電站,也是金沙江上游國家水風光一體化示范基地首座建成投產的電站。 平均海拔超2500米的施工區,氧氣含量僅為平原70%,人員作業耐力驟降,晝夜溫差達16℃的極端天氣,導致精密設備熱脹冷縮誤差率陡增。但是,惡劣的自然環境阻擋不了建設者向前的步伐。 這支“缺氧不缺精神”的三局鐵軍,以“周保月、月保年”的攻堅節奏,爭分奪秒搶抓黃金施工期,對主機及其輔助設備安裝工程、關鍵工序嚴格把關,安全專班全天候巡查,物資保障開辟綠色通道,經營團隊主動尋找變更條件,為項目爭取更多資源,管理團隊精心組織、優化施工措施、最大限度壓縮施工工期,以“滿弓緊弦”的奮斗姿態,為工程高質量推進筑牢根基。 里程碑節點一次次被點亮:2020年9月9日,首臺機組定子吊裝;2021年1月31日,電站下閘蓄水;2021年4月23日,首臺機組轉子吊裝;2022年7月19日,首臺機組正式投產;2022年11月30日,全部4臺機組投產發電。 這是水電三局工匠們對高原艱苦環境的莊嚴回答,也是新時代建設者對“雙碳”承諾的鏗鏘踐行。 精研工藝創一流 對質量的極致追求,貫穿工程建設全程,從每一道工序的精細打磨,到每一份檔案的嚴謹整理,都彰顯著對品質的執著堅守,讓蘇洼龍水電站不僅只是一座電力樞紐,更是質量卓越的象征。 項目團隊對機電設備安裝的精度把控達到了近乎嚴苛的程度。項目部始終秉持“科學管理、誠信守法、爭創優質、持續改進”的質量方針,將質量視為工程的生命線。從工程建設伊始,就嚴格執行“三檢制”,即施工班組自檢、施工隊復檢、項目部終檢。強化考核“指揮棒”作用,將質量責任明確到個人,每一道工序完成后,都要經過層層把關,確保施工質量符合標準。 質量無小事,每一道工序皆為雕琢精品的關鍵筆觸。項目部將年度質量管理目標細化分解,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針對壓力鋼管焊接、機組軸線調整等關鍵工序,制定了詳細的質量控制措施。定子組裝多次抽檢測圓架中心柱的各項指標,確保測量基準的準確性;定子下線期間,反復擦拭打磨線棒,清潔干燥利于表面檢查和處理;500千伏GIS全面執行防塵、防潮措施,嚴格落實氣密性檢查,實現無塵化安裝;主變壓器均經過5次沖擊,過程中達到本體無滲漏、保護裝置無誤動完美效果。 通過全過程、全方位的質量管控,項目部打造出了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優質工程,機電安裝設備工程無質量事故發生,1個單位工程、14個分部工程以及514個單元工程順利完成,單元工程質量驗收優良率達99.03%。機電埋件嚴絲合縫,機組安裝穩定可靠,機組軸線擺度、振動值等關鍵指標均優于國家標準,電氣設備精準無誤,輔機管路與電纜敷設整齊美觀,完全滿足設計及相關規程規范要求,安裝工藝為公司同類項目提供了極具價值的參考。 工程竣工后,項目部檔案管理人員將全過程整理成515卷工程檔案,涵蓋主要設備現場處理、施工驗收、計量與支付、質量安裝記錄及單元評定、竣工圖等各個環節,為工程質量追溯和后續維護提供了詳實的資料支撐。 科技賦能破難題 在科技賦能工程建設的時代浪潮下,項目部積極引入電力“五新”技術和建筑業十項新技術,為高效推進注入澎湃動力。 面對施工場地吊裝設備短缺難題,項目團隊認真分析現場環境,巧用力學原理,創新性采用座環吊裝新工法,實現無大型吊裝設備下座環的分瓣吊裝與組裝;在機組軸線調整環節,借助專業軟件編制計算程序,精準模擬軸線狀況,算出調整數據與方位,僅三天便完成4號機軸線調整;壓力鋼管組焊施工中,智能裝配技術依托自動化設備與智能控制系統大顯身手,實現自動化、精準化作業,降低對大規模施工場地的依賴。 以科技領航發展、用創新推動建設。雖然時有諸多棘手難題接踵而至,但在技術攻堅的征程中,大家常以“辦法總比困難多,創新定能破萬難”相互勉勵。發電機轉子磁軛現場施工,傳統發熱鏈加熱法弊端盡顯,項目技術人員潛心鉆研,引入溫度傳感器,實現各部位磁軛溫度實時監控與自動控制;主變壓器高壓套管安裝與已安裝管母沖突,項目部提出移動主變的解決方案,成功規避發電機組停機,避免管母二次耐壓試驗及復雜環境控制難題。 平臺創造機會,人才把握機會。項目技術團隊始終保持著對新知識、新技術的強烈渴望,為攻克建設中的一道道難關,團隊成員積極參加各類技術培訓,為成長賦能,為項目添彩,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三局建設者的擔當與追求。 步履不停,匠心永續。當最后一臺機組轟鳴聲融入金沙江的浪濤,建設者們拂去工裝上的高原霜雪,轉身奔赴祖國的大江南北,奔赴新的征程。 奔騰不息的金沙江,不僅孕育了沿岸的萬千生靈,更承載著人類對清潔能源的探索與追求。蘇洼龍水電站以優質電能點亮萬家燈火,生動詮釋了三局建設者的不懈追求,激勵一代又一代建設者傳承匠心,在祖國大地鑄造更多優質精品工程,續寫水電建設事業的輝煌篇章。 |
|||||
【打印】
【關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