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四月的甘孜州折多山,積雪悄然融化,大渡河支流九龍河奔涌轟鳴。在川西高原層巒疊嶂間,電建水電開發公司運營的五一橋水電站廠房內燈火徹夜通明,機組轟鳴聲與工具碰撞聲交織成一曲激昂的奮斗樂章。這座年發電量超5億度的“高原明珠”,此刻正面臨著森林草原防火與發電機組檢修的雙重考驗。當第一縷晨曦刺破云層,兩場關乎萬家燈火的戰役在海拔2600米的高山峽谷間同時打響。 清晨6點,海拔2600米的山脊線還籠罩在晨霧之中。00后線路段長張毅熟練地扣緊安全帽,將裝有望遠鏡、無人機、測溫儀等儀器的工具包甩上肩頭,再帶上干糧,踏上了一天的巡線征程。作為團隊里年紀最小的成員,張毅卻憑借著頑強的毅力和強烈的責任感,迅速成長為團隊中的中流砥柱,被大家稱作“鐵腳板”。 四月的九龍縣正值森林草原防火關鍵期,風里裹挾著干烈的草木氣息,哪怕一絲火星都可能引發燎原大火。此次張毅他們巡視的220千伏九五線、35千伏溪石線是電站并網發電的“主動脈”,對保障區域供電至關重要。這兩條線路在山林和懸崖間蜿蜒曲折,巡線工作難度極大。 山路干燥易滑,張毅和隊友們小心翼翼地前行,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影響線路安全的隱患。他們仔細清理線路走廊下的超高樹木和易燃雜草,利用望遠鏡觀察桿塔絕緣子是否有放電痕跡,操作無人機對導線進行全方位掃描。在這崎嶇的山路上,張毅的“鐵腳板”毫不遜色于經驗豐富的老隊員,他靈活地穿梭在山林間,步伐穩健而迅速。 “35千伏溪石線N16號至N17號桿檔內B相導線弧垂中心位置表層鋁股斷3根。”張毅迅速記錄下問題,并及時上報。在巡線過程中,他始終保持高度警惕,不放過任何細微的異常。午后,陽光熾熱,大家坐在巖石上稍作休息,但目光仍時刻關注著線路走廊。張毅深知,春季草木干燥,極易引發火災,必須把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他說:“線路是電站的‘腿’,我們就是線路的‘保健醫生’,只有時刻保持警惕,才能確保線路安全。” 與此同時,在2號發電機組A級檢修現場,連續鏖戰數日的技術骨干陳飛,疲憊地揉了揉早已發酸發脹的眼睛。此刻,他的目光緊緊鎖住測量儀上那醒目的1.5mm數據,眉頭緊鎖,仿佛那細微的數字變化,正牽扯著他全部的神經。 水輪機轉輪梳齒與頂蓋迷宮環之間的間隙僅有1.5mm,低于1.88mm的安全閾值。“技術供水一旦供應不足,軸承溫度便會急劇升高,到那時整個機組都得‘罷工’。”他低聲喃喃自語,聲音里滿是憂慮,指節也不自覺地一下下敲打著圖紙上標紅的數據,那“噠噠”的聲響,仿佛是他內心焦慮的鼓點。 “差之毫厘,謬以千里”,陳飛太清楚不過,這看似微不足道的間隙差異,實則暗藏巨大危機。每一個毫米的細微偏差,都可能如多米諾骨牌般,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最終危及整個機組的安全穩定運行。 然而,現實的困境如同一座大山,橫亙在他們面前。若將轉輪返廠維修,雖然能夠保證加工精度,但必定會耽誤檢修工期。而檢修工期一旦耽誤,后續的發電計劃將會承受巨大的壓力。 “返廠維修可能會耽誤工期,后續的工作安排我們必須重新梳理,要更加周密細致,可能還得加班加點,把耽誤的時間搶回來才行。”他的聲音低沉而堅定,每一個字都仿佛帶著千鈞之力。“機組的穩定運行,靠的就是這毫厘之間的精準把控!這零點幾毫米的細微差距,關系著機組的安全,關系到電網的穩定,更關系到我們檢修人員的責任。這個險,我們絕對不能冒。”他的話語斬釘截鐵,如同定海神針,瞬間打消了眾人心中最后一絲猶豫。 “陳工說得在理,咱們干的就是這精細活兒,容不得半點馬虎!”“再晚也等調試結果,為了機組安全,一切都值得!”在他的帶動下,檢修團隊迅速達成共識:一邊緊急聯系廠家定制加工所需部件,一邊夜以繼日地調整后續工作計劃。整個團隊如同一臺精密運轉的機器,緊密協作、齊心協力。白天,他們爭分奪秒地拆解設備,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影響精度的細節;夜晚,他們又在燈光下核對數據,反復驗證每一個參數的準確性。最終,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不僅成功保證了精度,還趕回了耽誤的工期。 “機組安全就是我們的責任,這0.38mm,是我們水電人心中不可觸碰、不可逾越的安全紅線。”陳飛的背影,漸漸融入那轟鳴作響的機組之中,成為檢修現場最令人動容、最為堅毅的生動寫照。 |
||||||
【打印】
【關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