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在美麗的印度洋畔,由公司投資建設運營的現代化電站已經安全穩定運行將近五年,這座標志性的電站為當地社會發展和民生用電提供了穩定保障。這里是中印尼兩國共建“一帶一路”的縮影,也是無數像尤基這樣的普通人實現自我價值的舞臺。 初次見面的“有緣人” 第一次見到尤基,是在一個炎熱的下午。作為項目人力資源管理人員,我正在面試本地司機崗位的應聘者。連續幾位應聘者都表現平平,直到尤基走進會議室的那一刻。 我至今仍清晰地記得當時的場景:這位三十出頭的印尼男子穿著一件洗得發白但熨燙得一絲不茍的淺藍色襯衫,黝黑的臉上帶著謙遜而自信的微笑。 “您知道您應聘的崗位?為什么會選擇應聘這個崗位?”我按慣例問道。 尤基的回答出乎意料:“先生,我知道我應聘的一名司機,這是一家外國公司,但是更想成為中印尼員工之間的橋梁。”他頓了頓,繼續道:“我知道這座電站對家鄉意味著什么,我希望能為這里的一員。” 接下來的技能測試環節也讓人印象深刻。當其他應聘者只是簡單展示駕駛技術時,尤基卻主動演示了緊急情況下的應急處置,還詳細解釋了不同路況下的節油技巧。測試結束后,他默默地把車輛擦拭干凈。被這些小細節打動以及踏實肯干又充滿職業自豪感的態度,在通過了體檢后,當即決定錄用他。 如今想來,正是這場看似普通的面試,開啟了一段令人感動的職場友誼,也讓我發現了一位在平凡崗位上綻放光彩的“不平凡”員工。 風雨無阻的“守時人” “在中國企業工作,我學會了守時的重要性,”尤基說,“中國人常說‘時間就是金錢’,這讓我深受啟發。" 在電站工作,時間就是效率。每天清晨7點,尤基都會準時出現出發集合點,發動引擎,檢查車況,確保車輛處于最佳狀態,然后把員工送到電廠。無論暴雨傾盆還是烈日當頭,他從不遲到。 這條20公里的路程,他每天至少要跑兩趟,風雨無阻。清晰的記得,有一天晚上,一位中方同事打球扭到腳,一個電話尤基以最快的速度由市區停車場趕到現場將同事送出去醫院,這才沒有耽誤治療。 還有一次,電站急需一批零件,由客車從雅加達發往明古魯,原定于零件下午到達,尤基早早就去高速路口接應,由于路上貨車問題導致到半夜才能到達,尤基毫無怨言,在接到貨物時第一時間將零件送到現場,解決燃眉之急。 事后受到表揚時,他卻只是憨厚一笑:“這是我的工作,應該的。” 跨文化的“暖心使者” 尤基不僅車技好,還是一位“隱形”的文化溝通者。由于長期與中國同事共事,他學會了一些簡單的中文。每次接送員工,他都會細心觀察大家的習慣,把空調溫度調得適中,會把前排座位留給暈車的員工。 他還主動幫助新來的中國同事適應印尼生活。比如,出門時他會提醒大家:“印尼人用右手吃飯,左手是不禮貌的。”“進當地人家里要脫鞋,表示尊重。”還會驕傲地向中國同事推薦印尼美食,沙爹(Sate)、仁當牛肉(Rendang)、巴東飯(Nasi Padang)等當地特色菜肴也可以滿足中方同事的“中國胃”。 春節的時候,尤基會主動幫忙掛起大紅燈籠,喜慶的對聯,各式窗花,他說“中國的春節就像印尼的開齋節一樣隆重,是個家人團圓的日子,雖然我們不是家人但勝似家人”吃年夜飯拜年時,尤基用不太標準的說道“恭喜發財,紅包拿來”,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當問起在這里工作的感受,他想了想說道“朋友很羨慕我在這里工作,不僅收入高了,還能體驗不一樣的文化長見識了。以前不太理解中國同事為什么經常說道‘POWERCHINA’,現在明白了,原來我也是一名中國電建人,我感到很自豪”。 平凡中的“不平凡” 尤基的崗位很普通,但他的故事卻讓人動容。他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卻用日復一日的堅持和真誠,贏得了所有人的尊重。 在電站,像尤基這樣的印尼員工還有很多——辦公室保潔美麗,每天將辦公室打掃得一塵不染;食堂幫廚麗娜,做的印尼辣醬深受歡迎;維修工瑞斯基,每當水電出現故障時總會第一個沖到現場……正是這些平凡人的努力,讓這座電站順利運轉,也讓中印尼兩國的合作更加緊密。 尤基的故事,讓我想起一句話:“偉大不在于你做什么,而在于你怎么做。”他沒有高學歷,沒有顯赫職位,但他用自己的方式,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了屬于自己的“不平凡”。 在中國電建印尼明古魯電站,像尤基這樣的員工,正是“一帶一路”倡議最生動的注腳。他們或許不會被歷史銘記,但他們的付出,讓兩國人民的友誼更加深厚,也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美好。致敬每一位在平凡崗位上默默奉獻的“尤基”! |
||||||
【打印】
【關閉】
|
||||||
|